水環境監測系統基于各類監測設備,對區域內水資源的水質、水量和水位等進行監測,采集監測信息數據,進行數據采集傳輸,通訊,對采集信息進行數據整編,并實現異常狀況的預警報警,通過服務端平臺實時展示。水環境監測系統反映水環境的質量現況,預測水環境污染發展趨勢,為水環境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并為治理措施的效果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基于國家標準坐標系,統一電子底圖,將空間數據,屬性數據與集成項目管理結合起來,使水環境監測,污染源檢索,排污口定位等功能可視化,系統化,標準化。
將監測數據與GIS平臺集成,實時展示關鍵節點水質、流量、水位等信息,實現異常狀況的預警報警,使管理者能夠準確掌握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排放情況,掌握排水設施的動態運行情況,及時發現風險。
基于水污染擴散模型對水環境污染物遷移擴散與匯聚過程進行可視化動態模擬,以更直觀的形式展示污染源擴散的全過程。發生水污染事件時,實現流域內水環境的污染預測,并將預警信息發送給監管人員,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依據水質測站的分布情況,通過對排水管網坡度、流速、距入河排污口的距離等信息以及管網監測數據分析,計算通過各排水管道進入河網的污染物總量,實現監測站點以上污染物來源分析。
系統整合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有關技術規范方法,提供了對行政區水質評價功能,分為斷面水質評價;河流流域(水系)水質評價,評價結果以列表、圖形展示。
基于生態用水指標,分析流域水系典型突發性污染物的擴散演變規律,建立水動力學和污染擴散相結合的水質水量模型,包含流域突發污染應急預測預報模塊,提供應急調水及水量分配方案,為生態補水提供科學支撐。
實現不同河道、行政分區、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計算;根據國家相關排污標準,利用水質模型、水動力模型等方法,以高程數據、水網數據為基礎,估算各流域的水環境容量,并進行制圖展示。